Marty ZHANG

不务正业的程序员一枚。

鲁迅——《娜拉走后怎样》

  收录到《坟》里的《娜拉走后怎样》(1923 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稿),鲁迅大概讲了一下“梦(理)想”和“填饱肚子”的关系,看到以后自然是心有戚戚。但是转头一想,好像有什么东西别扭着,才知道原来二十岁时候的自己是会颇不以为然的。但是又怎样呢,只是跟现实妥协的迟早问题而已,只是自己心态不够平衡而已,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作为“人”的基本属性而已。最后老先生连解决方案都给出来了,就是“韧性”。顶礼膜拜。


  按例摘录两段,充充场面:

  “人们因为能忘却,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,也因为能忘却,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。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,仍然虐待儿媳;嫌恶学生的官吏,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;现在压迫子女的,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。”

  “群众,——尤其是中国的,——永远是戏剧的看客。牺牲上场,如果显得慷慨,他们就看了悲壮剧;如果显得觳𣚯,他们就看了滑稽剧。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著嘴看剥羊,仿佛颇愉快,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,也不过如此。而况事后走不几步,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。

  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,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,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,不如深沈的韧性的战斗。”

评论
热度(1)
©Marty ZHANG | Powered by LOFTER